大众传媒的变迁。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民”的用意是什么?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在论说栏内宣布办报新方针:(2)扩充篇幅,标题力求醒目,并开始采用新闻分栏编辑法:(3)多载专电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通讯,广译外报评论。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3.《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
4.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
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
8.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有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9.初年,生活在上海的某君能够享受到①打电话与女友约会 ②坐小汽车逛街 ③穿着中山装看电影④喝着咖啡读《新华日报》
10.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看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11.“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它”是指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材料二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
(1)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用意是表示国家由走向。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和君主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因此,民族独立,、民生发展和国力增强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
(2)社会依据:辛亥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制度;成立中华,但没有建立真正的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民生发展步履维艰;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但未能实现民族独立。
(3)领域之一:近代。《申报》对20世纪上半期国内大事的报道和评论。领域之二;近代新闻业。《申报》新闻编辑方法、报纸内容拓展的历史。领域之三:近代报业(或近代民旅工业)。《申报》作为商业性报纸,在印报技术、投资方式等方面的历史。领域之四:近代教育。《申报》的《教育新闻》栏目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华兴会匪”“中华民民万岁”。回答第(2)问时注意材料出处“1912年9月9日”,此时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成立。第(3)问涉及《申报》在、经济、新闻业、教育方面贡献。
1:D。解析:注意关键词“20世纪第一个十年”。A、C项出现在20世纪前,《民报》创刊于1905年,《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
10:B。解析:注意关键词“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得见一样”,C、D项不具备上述特点,电视晚于电影诞生。
12.(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目的: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3)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或三义、共和也可),与科学(或反封建和封建思想也可)。
解析:回答第(1)问抓住关键词“列强入侵”“清廷”“办报觉天下”。整理“原因和目的”。回答第(2)问注意关键词“中国人自办”“性报刊”“各行各业报纸”。第(3)问注重图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