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登录z6是不是觉得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大道理?又或者,感觉像是某些成功人士、学霸、卷王在教育你:要克服天性,发挥理性?
不可否认,我们经常能在励志书籍、名人演讲、心灵导师的嘴里听到类似的说法。比如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就曾提出过“情绪智商”理论,认为那些能克制住自己情绪、避免冲动行为的人,更适合成为领导者。
不过,这种看似很有道理的观点,其实隐藏着不少认知陷阱。今天,我就来谈谈我的理解:为什么“理性比和情感优越”。
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它把理性当成了一个完全独立、完美无缺的存在。可实际上,理性并不是脱离情感、完全客观的。正如哲学家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强调的是思考的重要性,但如果没有了感官经验作为基础,思考本身又如何能成立呢?
从科学角度来看,尽管科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万能的。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说的那样:“不带任何情绪的逻辑推理同音乐一样美妙——它是一种绝妙的和谐。”可见,要想接近真实的现实,光有理性还不够,还需要情感的参与。
很多人相信“理性比情感优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只要运用了理性的力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可事实上,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有些问题是无法用逻辑和理性去解释的。比如,当你看到一个小孩在铁轨上玩耍时,你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危险的行为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然而面对这样的情景时,纯粹依靠理性是无法阻止你做出行动的。因为此时你的理性脑区会被恐惧和焦虑所充满,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你就很难保持冷静。
面对道德问题时,理性往往也是无力的。这主要是因为道德问题往往涉及到人性、信仰等抽象概念,而这些内容是无法被证伪的。所以当有人问你:“一个无辜的人被杀,你是选择报复还是原谅?”你很难用理性去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即便你能回答出来,也难免陷入虚无主义和道德内卷的争议之中。
理性的作用是有限的。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时,我们需要依赖直觉、想象、信念等非理性因素。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说:“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等于魔法。”我们可以借助理性去探索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却很难通过它来掌握命运的密码。
假设你和一个人争吵了起来,他跟你说:“你别生气了,我们都是站在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这时候你会作何反应?
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有情绪的人,那么你很可能会立刻冷静下来;如果你是一个不太在意的人,那么你可能就会嗤之以鼻地离开。不管你的情绪反应是什么,都可以说明一个问题:理性确实有助于我们控制情绪。当我们处于情绪化的状态时,常常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而只有通过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完全抛弃感性。相反,只有在充分体验过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痛苦。心理学家约翰•博伊德说:“同情不是缺乏理性的感觉,而是以一种更深入的理解和共情的方式来运用我们的理性。”
如果一个人过于重视理性的价值,就很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我、流于平庸。原因在于:当我们一味追求理性时,就会陷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误区。我们会想方设法地摒弃一切非理性因素,只看重结果和效益。这样做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但却容易让我们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完全放弃理性思考。恰恰相反,只有具备足够的理性认识之后,我们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哲学家康德说:“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人是用全部力量去追求自由的动物。”
要想真正实现智慧的成长和进步,既要有理性的参与,又要有情感的表达;既要避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又要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既要追求真理和知识,又要拥抱价值和意义;既要做到自律和自省,又要拥有宽容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