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有意义的思政课,让我们一起缅怀先烈,永记红色精神,坚守初心,在实践大舞台上绽放火热的青春之花!
很荣幸我能够作为一名西路军战士的扮演者来参演此次舞台剧,这不仅使我对这段悲壮惨烈、震撼人心的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西路军在为了保卫临泽的过程中,很多烈士都光荣牺牲,尽管没有像敌人一样精良的装备,没有敌人那样庞大的部队,但是在与敌人的激烈对抗过程中,西路军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即便弹药用尽,他们也在用枪托、大刀、石头、拳头进行奋力抗战,宁可牺牲也不做俘虏。战士们一个个中枪倒地,满地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大地。青山埋忠骨,余留给后世的不止是这一段历史故事,更是先烈们坚守初心、誓言的强大理想信念,他们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将会成为永久的丰碑,永垂不朽!我将继承先辈精神,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红西路军的故事,讲好党的故事!
红色文化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殷实的文化底蕴,先辈们以无畏的奋进,不屈的拼搏为我们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本次彩排工作的志愿者,我进一步直观地感受到了先辈的艰难,也更加坚定了我奋斗的决心。红色文化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化作永无止境的进步思想,融入我们的精神信念中。在经过此次大赛后,我将继承无数将热血洒在这片热土的先烈的精神,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沿红色之旅,循先辈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未来!
当武汉疫情肆虐z6尊龙凯时、病毒夺走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的时刻,有一群人,他们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告别亲人、远离家乡,冒着生命危险逆行在支援武汉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而我作为一名,我想奔赴武汉,身临其境为武汉抗疫贡献青春和力量,在支援抗疫的战场上践行初心使命!这次讲演大赛我扮演一名15岁的长,他年仅15岁却敢于直面敌人的威逼利诱。铁钉根根冰冷,敌人个个无情,只有老槐树抱着这勇敢的鲜活生命,无声哭泣。他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却永存于世人心中的,铁骨锻国志,烽火矗立红军槐。西路红军,张长,永垂不朽。
在刚抽到讲演大赛题目《一个坚决的同志:董振堂》的时候,不确定如何把这样一位坚决的同志呈现在舞台上,让学生从演到看,都可以深刻理解董振堂同志视死如归,坚决的决心和为未来坚决的初心。经历了一次次查阅资料,一次次咨询专家,一次次修改剧本,一次次彩排练习。当看到表演学生从刚开始的生硬,到后来的动容,从迷茫的目光到坚定的决心,更加坚定了要用不同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的决心,用演出来,颂出来的方式把董振堂同志追随中国党,初心不悔为的信仰和初心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致敬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本次讲演大赛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我感悟颇多,因为这是一堂极富意义的思政课。现场观看到同学们用舞蹈、朗诵、表演等方式将西路军的故事生动演绎着,我仿佛与先烈在时空对话,舞台再现西路军一路西进的艰难险阻,与他们和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让我再次体会到西路军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献身精神;红西路军精神勉励着我不断前行,以后我会更加努力,讲好红西路军故事,传承红西路军精神!
“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这是镌刻在杨克明烈士墓碑上的楹联,是烈士生平事迹的写照。《杨克明的书箱》的创作,主要以微电影《红书箱》作为参照,应用倒述的演绎手法,向观众们展现杨克明烈士生活片段和英雄事迹,以及他的妻子魏俊淑,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对生活的坚强和对爱情忠贞的全过程。我们将对作品精益求精,给观众朋友们带来这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在节目《剧团悲歌》中,我荣幸成为参与编排人员与演职人员。1936年11月21日,这支成立于川陕根据地的红军剧团,将他们的歌声永远地留在了永昌大地。当我演唱起《英雄赞歌》时,我的内心悸动澎湃,久久无法平静,脑海中再现红军女歌手廖赤见不畏牺牲,宁死不屈的精神,哪怕拼光最后一颗,也要拼尽全力与敌人战斗的情怀z6尊龙凯时。在历史长河中,前行的路从来都不会平坦顺达,但有无数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墓碑上没有镌刻他们的名字,但星空会记得那些年轻的声音,祖国和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
学院抽到《一份感谢信》这个剧目后,首先联系了河西学院红西路军研究院副院长蒋超教授,蒋教授给我们提供了红西路军的相关资料和一些创作思路;其次,在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查阅到了《感谢信》的相关背景,找到了剧目的破解点,根据剧目破解点构思整个剧目的主题框架。联系学院有表演经验的马彤和邢佳雨同学确定表演的主题、音乐和剧本;随后,根据剧本及故事线,敲定了各个阶段的李作才、陈开昌、陈母、小孙女等角色的扮演者并在学院进行了选拔。最后,将主题、音乐、人物、内容进行融合反复练习完善修改并确定所用的道具、灯关、LED大屏背景,形成了完整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