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Z6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一站式提供商

提供设计,生产,安装,售后服务一条龙服务

13333363187
公司资讯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教学案例 《我在伊朗长大》Pre-DP的绘本教学尝试看IB老师打开学生思路!
发布时间:2024-07-01 07:43浏览次数:

  尊龙登录z6“有人把玛赞·莎塔碧的漫画比作鲍勃·迪伦的民谣,鲍勃·迪伦用吉他呼吁民权与反战,玛赞·莎塔碧用漫画和动画谈战争、谈、谈宗教、谈主义,而且谈得妙趣横生,催人泪下,荒诞中有幽默,戏谑处有悲哀,悲哀里又有温暖。”

  作品档案:《我在伊朗长大》是玛赞·莎塔碧的自传体漫画小说,共四部,分别是《面纱》、《安息日》、《流落奥地利》和《回家》,全球销售20余万册,横扫众多漫画大奖,包括2001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首版漫画,2001年比利时布鲁塞尔Lion大奖最佳首版漫画,2002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漫画奖,2004年美国Harvey奖美国最佳外国出版物,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2007年改编为法国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赢得第60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其票房很快达到900多万美元。

  PreDP的中文课程,旨在初中和DP的过渡和衔接,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转变思维,适应IB的学习方式,并为DP阶段的探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在伊朗长大》这部绘本小说,充满着异质文化的冲击和碰撞,可以有效打开学生的思路,并对视觉文本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也遵循了IB探究、行动和反思的循环。

  当初读文本时,学生会有一些直观的阅读感受或者疑问,从具体到抽象,可以归结到以下概念性引导题:

  文化:每种文化是否会有自己特定的价值观,如何在作品中呈现出来?文本如何反映、呈现文化习俗,或构成文化习俗的一部分?我们如何研读不同于自己时代和文化的文学文本?

  呈现:历史文化习俗等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不同类型的文本里?不同的呈现方式会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是描摹现实世界的真实模样?还是展示作者内心的期盼和想像?

  画出作品的时间轴,标注出伊朗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主人公的生活轨迹,查找资料,研究伊朗的地理位置、人种、民族和宗教以及和绘本的对应关系。

  从人种上看,伊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雅利安人后裔,而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是闪族人后裔;从宗教上看,伊朗人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而主流是逊尼派。虽然伊朗有着四五千年的文明(史称“波斯”),但是几经战乱和半殖民统治,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完全收复了主权,当今依旧是有着很多标签的国家。

  巴列维王朝的两代君主,尽管实行统治,但都积极推行世俗化、现代化的改革,促进了伊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绘本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政府的和。这些取舍是否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呢?

  当反抗集权的伊斯兰爆发,什叶派大阿亚图拉霍梅尼的回归,建立起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的伊斯兰共和国,人们却并没有获得自由,一些跨学科的TOK式问题随之产生:伊斯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文学作品可以传达出真正的历史吗?

  学生:本次戏剧表演中,我们班同学配合得很好。从戏剧剧本的改编整合删减,到选角色,对台词,彩排和正式演出,大家的合作协调都很有条理。在选择角色的时候,都是根据各个同学的形象和特色来选择的,大部分同学都得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角色,也因此演得很好。在对台词和动作的时候,同学们也做到了自我领导。这次戏剧的不足之处在于剧情不太有特色,每一幕虽然诠释的比较完整,但是还是缺少一些有特色的情节,如人物之前的冲突,缺少戏剧性,不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力。

  学生:其中五个班中,我最喜欢四班的表演,他们的表演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是因为他们表演形式的新颖度。一个故事用记忆碎片的形式串联了起来,让观众走进故事碎片,同时每个同学都有表演主角的机会和可能性,使故事不再枯燥无味。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演员风度和素养。四班同学的表演融入了身心,如阿努什的表演,表现出来对于国王的愤怒和全身心的反抗,完全投入到故事里面去了,使观众也能做到身临其境。再说讲述串联回忆的主人公,她自信、大方,完全体现了一个过来人讲述故事的从容的神态。我认为做演员不仅要有背诵台词,身心投入的基本素养;更要有一定的技巧,如何与观众互动,也要学习。像这种活动有必要多参加,从中不仅可以锻炼台风,更值得感受的是体会别人不一样的生活,从中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性。

  学生:此次话剧之演出,意义不止在于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使大家对于《我在伊朗长大》的见解“更上一层楼”的。同学们精湛的表演技艺与别出心裁的剧本编写,使得玛赞等角色的形象跃然纸上,分外鲜活,《我在伊朗长大》中玛赞的心路历程呼之欲出。以沉浸式话剧的形式,同学们宛若身临其境,体味着玛赞讲述自己圣经时的喜悦与经历战争与背叛后的消沉沮丧,对于一位伊朗小姑娘辛酸历程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通过此次沉浸式话剧,对于同学们而言,《我在伊朗长大》已然不只是一本冷冰冰的白纸黑字的书籍了,而更像是一段看得见摸得着的旅程,一段他们能参与其中,能真切体验的旅途。演出中或有些许情节略嫌荒谬,而正是这些夸张,令同学们在忍俊不禁中对于这些情节有了更为鲜活的记忆与体味,对于同学们对《我在伊朗长大》一书的理解是受益匪浅的。

  老师:沉浸式戏剧作为一种项目式学习,形式非常新颖,同学们的反响热烈。从剧本写作,演员排练,到策划布景和道具,操控灯光和声音,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但是由于期望全员参与,所以演出质量有些参差不齐,情节的连贯性不佳,缺乏整体的协调,在以后的实践中可以不断改进。毕竟,对知识的探求,对人性的理解,我们永远在路上。

  [1] 禹慧灵. 中文A语言与文学课程学习指导.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

1333336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