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新版官网入口近年来,教育领域慢慢出现商业化、资本化、内卷化倾向,基于应试教育“大行其道”“题海战术”愈演愈烈、校外培训“变本加厉”等现象,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1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意见》。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双减”工作是教育部门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双减”政策是史上“减负”战役的重中之重,“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已然给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新的改革意味着新的挑战,结合基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应着眼政策在基层教育系统中的实施现状及问题,构建家校社共育新路径,以教育合力来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后服务落实情况整体良好。从宏观层面看,根据教育部建立的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报系统,截至10月25日,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全国基础教育的课后服务覆盖率超过97%,学生参与率超过88%,92.6%的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家长满意度达到97%。从微观层面看,以邵阳市双清区高崇山中心完小为例,该小学全校总人数903人,参加课后服务人数806人,课后服务整体参与率达到了89.3%。
总体而言,我们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课后服务已经得到了绝大部分教师和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值得提出的是,尽管课后服务的总体参与度高,但部分班级的参与率不达50%,更有不少家长学生选择中途退出课后服务,“双减”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需做好长期准备。
就整个邵阳市双清区的课后服务而言,城乡的教育资源分配明显存在分配不均匀的问题。笔者通过访谈调研,发现邵阳市市区学校的课后服务兴趣课程丰富多彩,而乡村学校普遍资源匮乏,有些学校的课后服务并没有及时到位,仅仅提供作业辅导和看护托管功能,较少开展兴趣特长、体育锻炼、劳动体验等活动,存在服务内容参差不齐、有特色的服务内容偏少等问题,有的学校甚至无法在课后服务期间开展兴趣课程,相比之下城乡差距较大。例如,邵阳市市区东塔小学和中河街小学在2020~2021学年度秋季学期各开设了航天模型、电脑技术、播音与主持、表演与口才、合唱、围棋等二十余门特色课程供学生自选,市区的火车中心小学还特意从校外聘请教师开展武术、小鼓、葫芦丝、绘画等兴趣课程。对比之下,位于乡镇的短坡桥小学只大致地按音体美方向开设三门课程,而地处郊区的三群小学目前无法开设兴趣活动课程。
“双减”政策落地,短时间内可能很难降低家长的家庭负担。有些家长由于对“双减”政策缺乏认知,认为这是学校在“变相赚钱”,拒绝参加课后服务。有些家长由于不信任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将其简单定义为“托管”,仍在周末为孩子安排大量补习。还有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仍在寻求通过“一对一”私教或拼班培训,其费用甚至可能超过之前的校外培训费用,不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并没有得到明显减轻。家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学校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相差甚远,导致有些家长选择在学期中退出课后服务。只要家长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双减”之路就依然道阻且长。
减轻负担不代表没有负担,如何科学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校教育需要解决好“提质”和“增效”两个难题,而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保证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尽管距离“双减”政策出台已经有5个多月的时间,许多一线教师对于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减负”准则依旧不太确定,大多数教师还是选择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来为保证学生书面成绩不下降。笔者采访了双清区教育系统的8名一线教师是否在常规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设计与分层作业设计,大部分教师表示尚未实行,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教师缺乏此类的教育教研培训,教师自身不理解分层教学的真正含义,不能科学把握实践分层作业设计的准则;其二是分层作业设计不便于批改与阅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分类批阅;其三是年级之间标准不一,许多问题有待商榷,例如,如何保持年级之间的整体性?如何制定分层标准才算是公平公正?如何设计作业才算是高质高效?这些问题都是依靠教师个人难以解决的,需要整个教育系统为教师群体提供教研培训,以此为“双减”落地增添原动力。
“双减”政策落地,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但短时间内评价导向难以彻底扭转。2020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克服“唯分数’的顽瘴痼疾。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从关注学生的分数,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始走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之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教育评价方式仍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尽管新高考改革强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但“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录取的方式没有彻底改变。学校可能会对学生学业“减负”政策进行“选择性执行”,教师可能会对学生学业“减负”政策进行“替代性执行”。例如,学校可能会让家长购买不允许发放的教辅资料,教师可能会让家长代劳学校不允许布置的作业。
如今,教育部规定小学阶段取消期中测试,只允许学校统一进行期末测试,并以等级的形式公布成绩,学生一个学期的成果基本上就依靠期末考试这一个终结性评价反馈给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为保证学生的成绩有“保障”,很难不在日常教学中穿插各种形式的纸笔测试,学生的学业负担和作业负担没能够真正地“减”下去。
为落实“双减”政策,为学生的学生负担和作业负担做“减法”的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各级教育主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加法”,以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
针对少数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地方政府要在教育投入上做“加法”,应根据师生比例和学科结构补齐教师编制缺额,完善教育配套设施,确保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此基础上,还要逐步配优、配足教育资源、调整财政补贴,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师在乡村学校也能待得住、留得下。
“双减”政策实行不久,众多教师就反映工作压力剧增,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校社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太多的责任都归结到教师身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走访、电话微信,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横幅标语、墙报专栏、报纸电视等,广泛开展“双减”主题宣传,帮助家长理清“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与目的,缓解教育焦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进而有效克服教育内卷。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了让“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在实处,教育部门应发挥好引领作用,加大教师群体研训力度,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管理能力,包括作业内容与形式的设计,以及作业数量、难度、广度、效度、完成时长等,改革机械低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让教师在教育研训上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知识结构、能力素养,让教师有“理”可依、有“法”可循,努力让课堂绽放精彩,让作业凝聚智慧,让练习张扬个性。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应积极探索和践行评价机制改革,通过创新评价手段,综合运用档案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改革以分数为主的学校质量评价制度,坚决克服“唯分数”倾向取而代之以“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状况等”作为评价要素。学生的学业成绩应该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学校要发挥好学生评价的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与管理功能。此外,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减轻纸笔考试与练习的比重,对考试成绩进行等级评价,不得排名,不得公开公布。
课后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广,在大多数学校,通常是教师有什么特长,就开展什么课后服务课程,其课程开发全部由学校老师负责,那么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资源不足、师资不够、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学校在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时,可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整合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以多方协商、因地制宜的方式形成教育合力来优化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目前,有学校已经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领下同共青团、工会、社区等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实践活动,并吸收接纳大学生、社会团体、退休教师、能工巧匠等参与,效果良好。
邵阳市地大物博,宝庆府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学校可以利用好地方社会资源组织“家长进校园”“大学生进校园”“社会组织进校园”等课后服务拓展课程,吸纳优秀个人、优秀团体,这样既能共同塑造优质的课后服务活动,又能缓解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教育孤岛”现象。例如,学校可以与各类优秀的社会组织合作,根据邵阳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7月6日公布的《邵阳市市本级社会组织信息名录》,邵阳市现有292个社会团体,如邵阳市书法家协会、邵阳市科普作家协会、邵阳市茶叶学会、邵阳市新闻工作者学会、邵阳市戏剧家协会,邵阳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等,这些都是可能运用的社会性教育资源。
“双减”政策的成效主要在于课后服务课程质量,课后服务要解决的问题绝不仅仅在于填补好家长下班之前的那几小时的“教育真空”,学校的工作绝不止步于发挥其托管作用,课后服务的落实也绝不局限于教育部门与学校一方发挥其教育作用。课后服务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其核心素养。推进“双减”,迫切需要家校社相互理解,塑造包容的教育共同体,一起迎接美好未来! (作者系邵阳市双清区高崇山镇中心完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