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四班的刘一诺,今天我要讲述的红色故事为:《伯衡必永恒,碧血照丹青》。
在二十世纪初,我的家乡东平是一片红土地。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孕育出了无数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英雄儿女。一个个好儿女前赴后继,一群群英雄视死如归。在这些丹青人物中,为抗日而死的年轻团长陈伯衡就是其中的典范一员。
陈伯衡于1906年2月出生于汶上县,193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35年,陈伯衡在北大毕业后到济南齐光中学任教务主任,并成为《齐光校刊》的主要撰稿人。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逝世,举国上下无一不哀痛不已,陈伯衡怀着极大的悲痛撰写了1.3万余言的《鲁迅先生的战绩和思想》一文。这篇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讲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绩业及感人精神,这篇文章铁笔如剑,震撼敌人,鼓舞了同志,不仅在当时响彻全国,而且就算放到现在也堪称屈指可数,它的光辉照耀了中国近代约一百年!
“七七事变”发生后,陈伯衡回到家乡鲁西,利用自己的影响动员青年团结抗日,在万里协调下,他成为鲁西抗战的骨干力量。1938年2月5日,陈伯衡同刘星等人于汶上县七区中垓村附近的永安寺发动了武装起义,成立了东汶人民抗日自卫队。同年12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陈伯衡任团长。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和战士们一同进食,一同作息,战士穿,他绝不穿布衣;战士睡杂草,他绝不睡麻席。虽然是书生出身,但火与光的洗礼是他的前进动力,那为人民谋幸福的美好追求和那坚持不懈的气魄是他的向往目标,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于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叛变了,但陈伯衡成长为文武双全的鲁西名将。
1939年3月22日,陈伯衡奉命率军赴东平郑海一带阻击敌人,陈伯衡抓住敌人骄横前进的弱点,几声枪响,就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恼羞成怒的敌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用多种武器炮轰我方阵地。陈伯衡亲自上战场,但就在这一次,敌人的打中了这位英雄,他不屈地倒在了养育他肥沃沙土,手里紧握的,是那支射尽的驳壳枪。
陈伯衡去世后,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和鲁西区委在常庄为他召开了万人纪念大会,山东纵队六支队司令员刘海涛主持了会议,代师长陈光致悼词,整个会场哭声一片,人们振臂高呼:“纪念陈伯衡团长,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201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就有陈伯衡的光辉名字。
现在陈伯衡烈士长眠于东平烈士陵园,长眠于这片他拼尽全力守护的土地。伯衡必永恒,陈伯衡的精神永传不朽。他的信仰在传承,他的事业在延续。时间过去了八十三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学习陈伯衡烈士的光辉事迹,做有理想、敢奋斗、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奉献社会的一代新人,将代表希望的民族火炬从我们手中牢牢传过,誓做事业的人。
陈伯衡从北大走出,成为抗日鲁西名将;我将从东平走出,成为读书报国的鲁西少年。谢谢陈伯衡烈士,读懂了您的事迹,我们会成为继承您诗和远方的后来人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为这方热土,写下今天的故事与光荣。相信我,等着我,锻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