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包含着丰富的配器,节奏感很强。后者只是简单的钢琴伴奏,却轻柔舒缓,两者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诠释“忧郁”的意境。
今年3月至4月,上海音乐厅将举办“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以数字激发音乐灵感,支持音乐家探索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发布会上,这一幕人类和AI的作曲Battle,直观而令人震撼。
不只是上海音乐厅,此前上海民族乐团也官宣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旗下“天琴实验室”合作,尝试AI音乐创作与传统民乐的跨界融合。在ChatGPT、Sora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层出不穷的如今,数字技术以及AI究竟如何影响着艺术创作、人类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成了人们既关心又有些不敢想象的话题。
今年4月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上海民族乐团将要带来由AI作曲的《零•壹|中国色》音乐会。演出包含10首作品,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及其代表颜色为创作灵感,由乐团20多位演奏家参演,将用到数十件民族乐器。
“无论是琵琶、阮、笛、古筝等传统民族乐器,还是键盘、爵士鼓等现代流行乐器,经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曲式和创作规律进行训练,再通过风格优化,就会实现输入描述指令直接生成高质量音乐的跨越式突破。”TME技术副总裁、天琴实验室负责人周文江说。
目前,上海民族乐团已向实验室提供了演出音频资料,按情绪、音色等标签分类,用于对音乐大模型的训练。唢呐演奏家胡晨韵就提供了一些展现唢呐这件乐器的音频资料。“唢呐不仅可以演奏《百鸟朝凤》这样的传统民乐,还可以演奏爵士乐、摇滚乐。我们不给民族乐器设限,同样也不想给AI的创作设限,而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探索。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同样在今年4月,“万象声息——电子音乐与数字影像音乐会”将亮相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这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电子音乐设计专业的创作者们带来的一次跨地域音乐探索。
目前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都要依靠前期大量的学习和训练,充当“学霸”去总结创作的规律以及特殊性。天琴实验室有一半以上研发人员有音乐背景,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和计算机专业知识,除了创作出音乐本身,他们也在思索如何让音乐作品有情感。
“从技术层面是可以做的。比如可以用数据给人类创作的音乐作品打上标签,分类成欢快、忧郁、愤怒等不同情绪,然后通过大量的计算机学习去寻找规律,模仿人类的情感,去产生拥有不同音乐情绪和风格的作品。”周文江介绍道。
为了能让更多观众体验音乐科技产业的前沿发展成果,“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会在3月至4月持续举办系列工作坊:“AI大战人类作曲家”、 Si-Fi科幻音乐探索之旅、“和鸣”自动化乐器装置展、声音艺术与视觉艺术展等多样形式。
在发布会现场,青年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朱序芝就上演了短暂的“AI大战人类作曲家”场景。事实上,在得到“忧郁的下雨天”这一文字指令之后,朱序芝的反应比AI快很多。他来到钢琴前即兴弹奏完毕一段轻柔舒缓的旋律,大屏幕上的AI还在“思考”中。
而两者的成品究竟谁更符合“忧郁”的意境,可能就要取决于听众的音乐审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AI作出的音乐旋律也非常的成熟。
对此,音视频实验室高级音频算法工程师高月洁表示,“我们作为AI研发设计师在创造一个工具的时候,都是希望它能够帮助艺术家加快灵感转化为现实的速度,但这个灵感本身仍然不可替代地来自音乐家本人。”
对于亲历作曲大战的“音乐家本人”朱序芝来说,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AI既是对手又是朋友。“我春节假期在外面浪的时候,据说这个AI仍然在以每分钟20多万首音乐的量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学习的速度是人类无法匹敌的,我一直很拥抱这个技术。我希望能听到AI创作出来一个让人想象不到的瞬间,但或许这也是人类作曲家不可被替代的部分——曲子里不知何时就会出现触动人心的一秒,你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会被它打动。”
“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共设置五个单元,包括“乐无穷”展演、创意推介会、工作坊、特别呈现以及音乐科技融创论坛。其中,前三个单元的内容由上海音乐厅面向全球音乐家征集,并特邀包括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于阳在内的5名“首席推荐官”进行评选。其中,“乐无穷”展演板块就从102部投稿作品中筛选了4部作品,于4月依次亮相。
4月4日-5日“梦境空间——徐之晗爵士管弦乐团音乐会”,将由作曲家、爵士吉他演奏家徐之晗领衔爵士管弦乐团10位优秀的音乐家,探索爵士乐融合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元素、民俗特色所呈现出的斑斓色彩。
4月12日-13日“过去即是未来,数字化的世界遗产‘南音+’音乐会”,来自泉州的“点水南乐”乐队将为上海观众呈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泉州南音。
4月17日-18日“漫歌行——跨时空AI音乐叙事”,讲述一位歌者跨越百年上海变迁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将灵魂与记忆放到人工智能的系统里,并依旧不懈努力探寻音乐与艺术意义的故事。
4月27日-28日“万象声息——电子音乐与数字影像音乐会”,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电子音乐设计专业的创作者们将进行一次跨地域、跨文化的音乐探索。音乐会涵盖了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江苏地域的古琴文化、山西的社戏锣鼓、新疆的民族元素等多种音乐文化特征,通过结合电子音乐、数字影像、演奏员现场演奏以及 AI 画面迭代等多种元素,展现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声音魅力。
此外,“特别板块”还将迎来两部亚洲首演作品:4月26日,《寂静之声》——音乐肢体表演与影像呈现舒伯特艺术歌曲,由柏林音乐戏剧团“尼可与领航者”与布鲁塞尔艺术中心演出制作,通过综合且现代的舞台表演方式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诗歌与音乐)进行诠释;4月28日,《力量与自由》——音乐肢体表演与影像呈现贝多芬作品,由柏林音乐戏剧团“尼可与领航者”&德国施韦青根音乐节演出制作,以大赋格与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为索引寻找作曲家贝多芬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