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新版官网网页版电商平台上一款名为“写字机器人”的仿手写产品近来热销,有商家表示,教师是购买这一产品的主要群体,“都是买去写教案的”。
商家将教师定为购买“写字机器人”的目标客户,背后既有教师每天编写教案这一客观事实,也与一些学校在教案管理上对教师一周写多少节教案、一节写多长篇幅、是否手写等“严苛”要求有关。教案是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蓝本,学校要求教案尽可能写得工整、详细大有必要,但这是否意味着必须如此呢?
对此,有的教师认为备课是教师认真工作、站稳讲台、教好学生的保证,学校要求高一点、严一点并无不妥。有的教师则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教师还要完成填写表格手册、继续学习等任务,不能保证手写教案的频次和篇幅。况且新技术新设备能够带来很多便利,学校在“手写”“多写”上做文章是重形式、轻本质的表现,也有增加教师负担之嫌。
解决两者的争议,不妨运用一点哲学思维: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愈是有矛盾冲突,愈蕴含改革发展的机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时而变、分类施策才能抓住矛盾冲突中的机遇,寻得更好的发展。
具体来讲,在教案是否手写方面,有的教师把写教案当作一种负担,学校允许使用电子教案就在网上下载,要求手写就照抄教案书。因为少有思考,其课堂环节设计缺乏逻辑,与前后教学内容缺乏关联渗透,对这样的教师可以要求“必须手写”,使其通过手写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教师习惯使用电子产品备课且上课生动、教学成绩优秀,便不宜将其列为必须手写教案的对象。此外,一些老教师经验丰富,对教材把握和教学设计已经熟稔于心,仅在教材上简单批注就能上好课,对他们的教案书写方式、呈现结果也可以灵活要求。
在教案的详尽程度方面,新课标实施初期,不少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如何关联还不能准确把握,学校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完整呈现落实教学目标的环节、方式方法是必要的;当学校探索、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研究人员按照特定要求编写教案是必要的,但对于那些没有参加研究的教师则不应作硬性要求;学校开发了新课程,授课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严格备课要求是必要的,但实施一段时间后,应允许教师将旧教案“修修补补”后继续使用。
总之,学校管理者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搞教条主义,少搞“痕迹管理”,经常深入课堂、精心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教师的个体特征与教学教研的现状,因课因人因时制宜出台管理细则。
但也要看到,学校管理者发现教案作弊并非难事,对其察而不纠、纠而不深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在教育内部仍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于个别教师惰性较强,学校担心一旦改革工作就乱了。对此,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具备与学校同样的思维,改变督导、检查的方式方法,尊重学校的自主管理权。教师也要深刻认识到,上好课是自己的立业之本、发展之基,不能视写教案为负担,要学会优化而非降低标准。如此,教案管理应时而变、分类施策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